定期刷一次 逮病變 少失誤
近年子宮頸癌發生率、死亡率下降,子宮頸抹片的推廣,功不可沒。雖然抹片檢查可能出現「偽陰性」,不過醫師提醒,定期篩檢很重要,每年都「篩」,病毒難逃。
偽陽性是指病人被告知有不正常細胞,實際上細胞是正常的;偽陰性則是指病人已有病灶,卻被告知是正常的。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董事長、開業婦產科醫師陳宏銘說,因採檢工具、技術或檢驗過程等誤差,可能未完整採檢或檢驗檢體,或病患本身體質因素,少數患者抹片結果出現偽陰性,機率約4%至20%。
馬偕醫院婦癌科主任張志隆說,減少偽陰性最好的方式,就是定期抹片。抹片結果呈偽陰性,將延遲癌前病變的診斷與治療,但定期篩檢,可彌補偽陰性的發生,因為異常細胞在此次檢查被遺漏,下次被偵測出的機會就非常高。
另外,不同款的抹片刷,也可能影響篩檢的準確性,因此有台灣醫師研發新式L刷,甫取得國家專利,欲啟動抹片篩檢的大陸衛生單位也有興趣。陳宏銘說,早期曾有金屬製的「鐵抹板」,因採檢時易造成受檢者不適,甚至受傷,逐漸被淘汰;還有類似鴨舌棒的「木抹板」,或類似掃把狀、但形狀大小不一的塑膠刷,以便內外採樣,近年最常使用的是直細毛刷,類似牙間刷材質的小刷,較易深入子宮頸採檢。
陳宏銘說,相較於子宮頸癌疫苗、HPV檢測,子宮頸抹片還是符合最大效益,愛設計的他花了4年時間,設計L型細毛刷,毛刷取樣比硬物更容易,兩邊刷頭可以兼顧子宮頸內、外,檢驗失誤也減少。
新型L抹片刷已陸續取得台灣、大陸專利,對岸衛生部門也表示高度興趣。陳宏銘說,大陸因子宮頸癌失去生命的女性年年增加,但要推動篩檢又擔心人口眾多、預算高,因此更在意工具的效益。
|